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以政府财政预算(包括收入和支出)为对象,以政府财政预算在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总体产出和结果为内容,以促进政府透明、高效履职为目的所开展的绩效管理活动。简而言之,财政预算绩效以结果为导向,在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上必须充分考虑绩效这一原则。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钱要花得有成效”、“把钱用在刀刃上”。下面本文将以基层事业单位为例,浅谈基层事业单位要如何做好预算绩效管理。
一、强化绩效理念,增强责任意识
各单位要抓好预算绩效管理,正确理解和充分重视是前提。预算绩效管理强调以评价为核心,将评价作为管理的重要环节和手段,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方法,控制预算管理中绩效偏失的行为,纠正预算目标偏离的现象,引导和激励预算主体积极努力去实现绩效目标。领导班子要始终都将绩效管理摆在单位重要议事日程,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要经常听取业务部门有关绩效管理工作汇报,及时明确阶段工作重点、提出具体要求。分管领导根据各自工作分工,注重将绩效管理工作与日常业务捆在一起抓,特别是对自己所分工的绩效管理能够严格要求,对倾向性问题还经常亲自部署、亲自抓落实。同时各业务部门也把做好本单位的绩效管理当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自觉按照要求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抓好制度建设,明确职责分工
制定单位绩效目标管理办法,本着“谁支出谁负责”的原则,强化中层干部及业务部门的责任意识,由各部门对照项目任务和工作计划,按要求开展绩效管理。管理范围为纳入绩效目标管理的财政性资金,包括发展性项目资金、业务性专项资金、省级转移支付资金等,以及单位整体绩效评价。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一项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又与部门职能规划紧密相关,仅靠几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应当建立起财务部门牵头、各业务部门配合、领导参与、形成合力的绩效管理职责分工机制,保证有序、有效、持久地推行。一是绩效目标编制环节。财务部门负责组织和指导绩效目标编制,业务部门负责绩效目标的具体编制工作。绩效目标应涵盖产出、效益和满意度等三大类一级指标,所有绩效目标须与项目密切相关。业务部门编制绩效目标后,提交财务部门初审,单位负责人审定。二是绩效监控环节。财务部门负责组织和指导绩效监控,配合上级部门和财政部门开展重点监控,按照“谁支出谁负责”的原则,业务部门负责具体的绩效监控填报工作和日常监控工作,深入分析预算执行进度慢、绩效水平不高的具体原因,对于绩效监控中发现的绩效目标执行偏慢的,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偏。对于因政策变化、突发事件等客观因素影响导致预算执行进度慢或者预计无法实现绩效目标的,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按程序申请调减预算,并同步申请调整绩效目标。业务部门填报绩效目标监控后,提交财务部门初审,单位负责人审定。三是绩效自评环节。财务部门负责组织和指导年度绩效自评工作,按照“谁支出谁负责”的原则,业务部门负责具体的绩效自评填报工作,按照财政部门发布的有关绩效评价的相关工作要求,正确提交相关佐证材料,提高绩效评价工作质量。佐证材料要求全面、准确、相关、便于查询,业务部门对佐证材料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负责。业务部门填报绩效自评后,提交财务部门初审,单位负责人审定。
三、加强业务学习,狠抓具体落实
认真组织学习《福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福州市预算绩效评价佐证材料指引>的通知》、《福州市预算绩效管理速查手册》、《市财政局关于印发<福州市市本级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估管理办法>的通知》、《绩效目标及指标设置》等文件精神,在认真总结分析过去绩效评估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设置能够体现业务职能和反映专项资金效益的绩效指标。狠抓落实是抓好绩效管理的关键,在日常工作中,结合单位每周项目进度表、重点工作汇报等工具,对照检查绩效指标完成进度,及时明确阶段工作重点和进一步提升措施。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贯穿于财政资金使用和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工程,基层单位要做好预算绩效管理,除了要重视预算绩效管理,还要抓好制度建设,明确职责分工,更要在日常工作中对照绩效目标狠抓落实。并且在每次预算绩效评价结束后,要重视对结果的应用,总结经验,讨论不足,为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可持续开展奠定基础。